1999年1月10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属新石器时代延续到青铜至铁器时代遗址。位于巴彦县南部松花江北岸二级、三级台地上,东北距县城12公里,南距松花江1.5公里,西距少陵河0.5公里,地理坐标为东经127°16′36″,北纬46°0′30″。遗址群包括王脖子山中心遗址(面积1000×500平方米)、沙场遗址(面积500×300平方米)、山头遗址(面积50×50平方米)、东头遗址(面积50×100平方米)、山下遗址(面积100×50平方米)和乔家崴子遗址(面积500×500平方米),主要遗物有石器、骨器、陶器、铜器、铁器等。其中石器有打制石器、压制石器、磨制石器及玉石饰件;骨器有骨锥、骨甲片、骨角器等;陶器均为夹砂陶,有灰陶、黑陶、褐陶、红衣陶、彩陶等,可辨器形有陶支座、豆、鬲、盆、钵、碗、罐、瓮、泥网坠、纺轮模具等;铜器主要有扣、铃、镞、耳环、管饰等;铁器有镢、铲、斧、削等。
王脖子山遗址,位于巴彦镇西南11公里,松花江北岸二级台地的陇岗上,陇岗高出周围平原50至70米,自西向东连绵起伏10余公里,北侧呈缓坡与平原相连,南侧与西侧是较陡峭土崖,陇岗上面已经开垦为耕地。遗址位于陇岗西南边缘地带,因地形酷似乌龟的脖子伸入松花江的漫滩地,故俗称“王脖子山”。
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,1993年春和1994年春又先后两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和复查。遗址长约1200米,宽约500米,面积约60万平方米。遗址西侧和南侧暴露出的文化层厚约1.5米,内含遗物复杂丰富。采集到的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物,还有大量的鱼骨和各类兽骨等。采集石器有石球、砍砸器、打制石片、石叶、石核、压制石镞、矛、磨制石斧、凿、锛和石珠等;骨器有锥、甲片;青铜时代陶片以夹砂灰、黄褐陶为主,纹饰有篦点纹、锥刺纹、刻划纹,器形有豆、鬲、碗、罐;铜器有扣、耳环、镞、铃等;铁器时代遗物有钁、锄、斧、削等。
沙场遗址,位于巴彦县松花江乡姜家店村西1公里,王脖子山西南的漫岗上,西距少陵河约300米。1996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。遗址南北长约500米,东西宽约300米,面积约15万平方米,文化层厚约0.3至1米。采集遗物有打制的细石片,磨制石凿、压制柳叶形石镞残片,陶网坠、陶纺轮和夹砂陶器残片、青铜弯刀和铁削残片等。